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详细内容

浅议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2014-11-12 14:37:45

近来,社会上有些人大谈“英语热”影响了母语即汉语的教学,因而提出以降低英语提高汉语在高考中的分值来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然,在当今功利主义盛行时期,这一招会有一定效果。然而,我对于这一建议的出发点难以赞同,对用这种方法能否达到促进汉语教学的目的,我也持怀疑的态度。

我在《外语教育不可削弱》[1]与《外语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2]两篇文中曾提到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但说得很简单。最近,读了《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3]一书很受启发,我试图较深入地与外语界和语文界的人士一起探讨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一、英语热是否影响了汉语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的地位空前提升,不断升温,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英语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这是英语热的根本原因。只要坚持改革开放,英语就不会降温。当前英语是否过热?实际是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现象。例如,高考必考外语使得一些有特长的但外语成绩差的考生难以上大学;各种职业招聘都要外语资格证;职业学校不论专业特点都要求学生学外语;外语学习低龄化,家长争相送小学低年级和幼儿上英语培训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和家庭的经济压力。其实,这些是属教育政策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应该一股脑归罪于英语热。至于英语热是否影响了汉语教学,需要调查和实证。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一向重视语文课,有充足的课时、好的师资与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学条件优于英语教学。只有为数极少的刚刚起步的国际班使用全英语教学,学生可能对语文学习有所放松。即使外国语学校也很重视语文课,由于汉语与英语相互交融,外语学得好的学生汉语也不会差。如果,学生普遍存在对语文不够重视或不感兴趣,这首先要从语文教学本身找原因,而不好埋怨别的学科。正像英语教学出了问题,就该分析自身的问题,怎么能把责任推到别的学科身上去呢?所以,汉语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仅靠高考增加分值是难以奏效的。

二、英语对汉语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1. 英语对汉语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19世纪以来,我们的先辈对比汉语与英语,发现汉语缺乏规范的拼音和语法规则,为了方便国人学习汉语,也为了减少外国人学汉语的困难,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早在清末就有一位名叫卢憨章(1854-1928)的厦门人,去新加坡学过三年英语回国后,研究拼音字,于1892年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腔)。他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普及教育、兴科学,使用拼音字可大大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1918年一种新的注音方案(玻、坡、模、佛)开始运作,到了1930年,注音符号与罗马字拼音名并存,普及到词典和启蒙童稚读物中。1951年,毛泽东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他还说:“看起来还是以采取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经过多次研究,1958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开始向全国小学推行。 26个汉语拼音字母与英语26个字母相同,通过汉语拼音将汉字词汇音译成英文词汇,创造了极为方便快捷的途径,有助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因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国际交流。同时,世界各国愿意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

以上说的是借助英语字母创造了汉语拼音。我们的前辈还借鉴了英语语法创建了汉语语法。1898年马建忠(1844-1900)受英语语法的启发,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以“词本位”为基础的汉语语法《马氏文通》。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语法》,创立了“句本位”的语法体系。1943年,王力出版了《中国现代语法》,提出了汉语无屈折作用和汉语词无形态变化的观点。以后,丁声树、朱德熙、吕叔湘等均仿照英语语法继续研究汉语语法。“借英鉴汉”“以英套汉”的研究方法固然建立了汉语语法,但毕竟没有摆脱西方的影响,缺少中国自己的语言理论,因而在世界上很少听到中国的声音。

据吕叔湘、许国璋、钱冠连等先生的分析,问题的原因在于外语界与汉语界长期老死不相往来。汉语界人士以音韵、训诂、方言、汉语语法的研究为主,外语界人士则以解释国外语言学派的理论为主。汉语界缺乏精通外语的人才,外语界罕见精通古汉语的人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提倡,语言专业(无论是汉语还是外语)的研究人员应精通汉语和一至两种外语。那种“研究汉语的不必学外语”和“研究外语的不必学古汉语”的观点是狭隘的。应加强汉语与英语及其他外语的交流,外语与汉语互相学习、交流、借鉴,共同发展。21世纪也应多出像赵元任、林语堂、季羡林以及前面提到的大师级的人物,英语和汉语都非常娴熟,并能在语言研究上有真知灼见。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汉语,就要解放思想,借助外语,创新改革,创立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汉语语言学理论,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2. 英语对推广和普及汉语的作用

向世界各国推广和普及汉语自然要借助英语和其他外语。从1990年我国设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以来,外国考生人数迅速上升。为了更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汉语,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发起创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计划。到2012年底,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500多家孔子课堂,注册学员65万人。[4]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强劲,全球“汉语热”必将持续升温,并深入世界各个角落。据乐观预计,用不了多久,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5]

3. 凸显汉语在网络上的优越性

计算机技术由西方传入中国,首先使用的是英语拼音文字输入,然而,汉字输入方法多于英语,有音码还有形码;由于汉字是单音调比拼音文字更具保真能力,汉字单体书写比拼音文字更易于储藏,汉字相互逻辑结合更具表现力,不仅输入汉字的速度快于英文,而且比英语更容易采用语音和手写输入。虽然,现在互联网上使用英语的占了绝大多数,但是汉语却具有很大的潜力,当然,目前还面临严峻挑战,还要利用英语这个媒介来推广汉语,发挥汉语在网络上的优势。

三、英语与汉语要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扩大,中国人的声音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注意。中式英语逐渐被外国人所理解和认可。20世纪90年代后期,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已经达到一千多条。除了音译的人名、地名及文娱体育、食物、习俗等名词,如wushu (武术),jiaozi(饺子),feng shui(风水)等,还有意译的词或短语,如The Art of War(《孙子兵法》),open door policy(开放政策)。最有趣的是语义再生的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词,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等。据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增加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亿万中国人在学英语、用英语,也在制造英语,实际上是在向英语输入汉语的元素,逐步使其形成中国式的英语,成为英语的一个分支。最终与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等一样融入世界英语的大家庭。而与此同时,英语热也给汉语词典增加了大量的新词,如“AA制”、“T恤衫”、“粉丝”、“GDP”等。

在当今形势下,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已是历史的必然。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这两大世界强势语言文化只有相互学习、借鉴,交融在一起,才能对世界的和平和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中小学英语与语文教学之争不难解决。我认为,英语和语文界的同仁们要改变互不联系的状况,携起手来,相互学习、交流,切实研究如何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道义.外语教育不可削弱.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1.

[2] 刘道义外语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2.

[3] 牛道生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 刘延东.第七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开幕致辞.新华网,2012.12.17.

[5] 曾向荣.中文成英语新词来源中式英语掀起热潮.广州日报,2007.2.15.